- 基本字义介绍
- 围绕都市的高墙:~墙。~池。~圈。~郭(“城”指内城墙,郭指外城墙)。~楼。~堞(城上的矮墙,亦称“女儿墙”)。~垛。
- 都市:~市。~镇。~府(a.城市及官署;b.喻待人处世的心机,如“胸无~~”)。~邑。~乡。~建。
- 英汉互译
- city wall, city, town
- 各地方言集汇
- 粤语:seng4sing4
- 客家话:[梅县腔]shang2[东莞腔]sang2[客英字典]sang2[海陆丰腔]sang2[客语拼音字汇]sang2[陆丰腔]sang3[沙头角腔]sang2[台湾四县腔]sang2[宝安腔]sang2
- 详细解释
〈名〉
- (会意。从土,从成,成亦声。本义:城墙)
- 同本义 [city wall]。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。一般分两重,里面的叫城,外面的叫郭,城字单用时,多包含城与郭。城郭对举时,只指城
- 城,所以盛民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- 城郭沟池以为固。——《礼记·礼运》
- 使老弱女子乘城。——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
- 百雉而城。——《公羊传·定公十二年》。注:“天子周城,诸侯轩城。”
- 城为保民为之也。——《谷梁传·隐公七年》
- 城者,可以自守也。——《墨子·七患》
- 青山横北郭,白水绕东城。——唐· 李白《送友人》
- 又如:城内;城外;万里长城;城守(据城守御);城曲(城墙角落的地方);城铺(城上巡查的岗位);城堵(城墙)
- 古代王朝国都、诸侯封地、卿大夫采邑,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。皆可称城[city]
- 邑曰筑,都曰城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
- 又如:城大(一城的长官。即城主);城主(一城之主);城辇(帝王所居的都市。也泛指京城);城禁(城市的警戒防卫)
- 城市 [city]
- 今日割五城,明日割十城,然后得一夕安寝——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
- 又如:东城,西城;城雕(城市雕塑)
- 国 [country]
- 土国城漕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击鼓》
- 汉字词性变化
〈动〉
- 筑城 [build a wall]
- 今吴是惧而城于 郢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
- 又如:城郭国(古时谓西域筑城定居的国家);城干(筑城时埋置土中的木柱)
- 守城 [defend a city]
- 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,城嘉陵江南。——唐· 孙樵《书何易于》
- 又如:城寨(防守用的围墙或栅栏);城操(备边;备边士卒)
- 《康熙字典》
- 《丑集中》《土字部》 ·城 ·康熙筆画:10 ·部外筆画:7
- 《唐韻》是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征切,����音成。內曰城,外曰郭。《釋名》城,成也。一成而不可毀也。《古今注》盛也,盛受國都也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夏鯀作三仞之城。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。《白虎通》天子曰崇城。《史記·始皇本紀》帝築萬里長城。《前漢·元帝紀》帝初築長安城。城南爲南斗形,城北爲北斗形,因名斗城。 又諸侯僭侈,建城踰制,謂之產城,若生子長大之義。《司馬法曰》攻城者,攻其所產。 又《唐·李肇·國史補》元日冬至,大朝會,百官已集,宰相後至,列燭多至數百炬,謂之火城。《王禹偁·待漏院記》北闕向曙,東方未明。相君啓行,煌煌火城。 又層城。《淮南子·地形訓》掘崑崙墟以下地,中有層城九重。《孫綽·天台賦》苟台嶺之可攀,亦何羨于層城。 又官名。《左傳·文十六年》公子蕩爲司城。《註》宋桓公,以武公諱,司空攺司城。又宮名。《前漢·班倢伃傳》倢伃居增城舍。 又山名。析城,在河東濩縣西。《書·禹貢》底柱析城。 又赤城山,在會稽東南。《孫綽·天台賦》赤城霞起以建標。 又墓地曰佳城。《博物志》夏侯嬰死,送葬至東都門外,馬踣地悲鳴,掘之,得石槨,銘曰:佳城鬱鬱,三千年見白日。吁嗟滕公,居此室。 又姓。城渾。又司城,複姓。 又叶辰羊切,音常。《韓愈·贈張籍詩》我友東來說,我家免禍殃。乗船下汴水,東去趨彭城。*考證:〔《博物志》得石槨。銘曰:佳城鬱鬱。二千年見白日,吁嗟夏公,居此室。〕 謹照原文二改三。夏改滕。
- 说文解字
- 《卷十三》《土部》 ·城
- 以盛民也。从土从成,成亦聲。����,籒文城从����。氏征切
- English
- castle; city, town; municipality
2010-2025 900查询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