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俎的写法
拼音:
注音:
ㄗㄨˇ
偏旁部首:
部外笔画:
7
总笔画数:
9
五笔86/98:
WWEG
仓颉:
OOBM
郑码:
ODOL
电码:
0194
笔顺编号:
343425111
四角号码:
87812
UNICODE:
4FCE
区位码:
5762
基本字义介绍
  • 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:~豆(a.“俎”和豆,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;b.祭祀,崇奉)。
  • 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:刀~(刀和砧板)。
  • 姓。
  • 各地方言集汇
    • 粤语:zo2
    • 客家话:[客语拼音字汇]zu3[宝安腔]zu3[客英字典]zih3cih1[海陆丰腔]zu3cu3[台湾四县腔]zu3cu3
    • 潮州话:之窝2(左)
    详细解释

    〈名〉

    1. (指事兼形声。小篆字形。《说文》“从半肉在且上。”且,祭祀所用的礼器。本义: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,常陈设牛羊肉)
    2. 同本义 [a sacrificial utensil]
      1. 为俎孔硕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
      2. 鸟兽之肉,不登于俎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
      3. 祭操俎。——《山海经·海外西经》
      4. 俎豆之事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      5. 庖人虽不治疱,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——《庄子·逍遥游》
    3. 又如:俎几(俎形如几,故称。古代祭祀、燕飨时所用的礼器);俎拒(俎足中央的横木);俎味(祭祀用食品)
    4. 古代割肉用的砧板。多木制,也有青铜铸的,大方形,两端有足 [a chopping block]
      1. 如今人方为刀俎,我为鱼肉。(俎,切肉的砧板。)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    《康熙字典》
    • 《子集中》《人字部》 ·俎 ·康熙筆画:9 ·部外筆画:7
    • 《唐韻》側呂切《集韻》壯所切,����音阻。祭享之器。《詩·小雅》爲俎孔碩。《禮·明堂位》周以房俎,有虞氏以椀俎,夏后氏以嶡俎。 又折俎。《左傳·宣十六年》晉侯使士會平王室,定王享之原。襄公相禮殽烝。玉召士會曰:王享有體薦,宴有折俎。公當享,卿當宴,王室之禮也。《註》殽烝,升殽於俎也。體薦,半體示儉也。折俎,體解節折,示惠也。 又鼎俎。《韓詩外傳》伊尹負鼎俎,調五味,而立爲相。 又《揚子·方言》俎,几也。西南蜀漢之郊曰杫,杫音賜。 又刀俎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樊噲曰:如今人方爲刀俎,我爲魚肉。《註》俎,椹版也。 又尊俎。《後漢·馬融傳》起謀於尊俎之閒。《註》尊,奠酒之罇。俎,載牲之器。 又姓。 又叶壯揣切,錐上聲。《蘇轍·新宅詩》李侯雖貧足圖史,旋作明窻安淨几。閉門且辦作詩章,好事從來置尊俎。 《說文》俎在且部,禮俎也。从半肉,在且旁。指事亦會意。非从人。《字彙》附人部,非。*考證:〔《禮·明堂位》周以房俎,有虞氏以捖俎,夏后氏以蕨俎。〕 謹照原文捖改椀。蕨改嶡。〔《左傳·宣十七年》晉侯使士會平王室。〕 謹照原文十七年改十六年。〔《揚子·方言》俎,几也。西南蜀漢之郊曰扯,扯音賜。〕 謹照原文兩扯字����改杫。
    说文解字
    • 《卷十四》《且部》 ·俎
    • 禮俎也。从半肉在且上。側呂切

    •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    • 禮俎也。謂禮經之俎也。从半肉在且上。仌爲半肉字。如酋谷有半水字。會意字也。魯頌傳曰。大房、半體之俎也。按半體之俎者、少牢禮上利����羊載右胖、下利����豕右胖載於俎是也。故曰禮俎。半部曰。胖、半體肉也。側吕切。五部。
    English
    chopping board or block; painted

    2010-2024 900查询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