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篆的写法
拼音:
zhuàn
注音:
ㄓㄨㄢˋ
偏旁部首:
部外笔画:
9
总笔画数:
15
五笔86/98:
TXEU
仓颉:
HVNO
郑码:
MZGQ
电码:
4637
笔顺编号:
314314551353334
四角号码:
88232
UNICODE:
7BC6
区位码:
5513
基本字义介绍
  • 汉字的一种书体:大~。小~。~体。~书。
  • 书写篆字:~额。
  • 印章多用篆文,故为官印的代称,又为对别人名字的敬称:~刻。摄~。次~。台~。
  • 英汉互译
    seal
    各地方言集汇
    • 粤语:syun6
    •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chon5[梅县腔]chon5[台湾四县腔]con5[客语拼音字汇]con4[陆丰腔]con6[宝安腔]con5[客英字典]chon5[东莞腔]zon3
    详细解释
    • zhuàn

    〈名〉

    1. (形声。从竹,彖( tuàn)声。从竹,与简册有关。本义:即篆书。汉字的一种书体,通常包括大篆、小篆,一般指小篆)
    2. 同本义 [seal character]
      1. 篆,引书也。谓引笔而箸之于竹帛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故史籀所作为大篆, 李斯所作为小篆,又有以摹印者为缪篆。其实 许君所云八体, 唐元度所云十体,下至 韦绩所云五十六种云, 梦英所云十八种书,皆得之篆也。
      2. 鸟书篆素。——左思《吴都赋》。注:“篆书于素也。”
      3. 用篆章一。——明· 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    3. 又如:篆炉(有篆字形图案的香炉);篆体(篆字的书体。汉字书体的一种);篆虫(篆书);篆题(用篆书所写的字);篆隶(篆书和隶书);篆记(篆体印章)
    4. 官印的代称 [a seal of office]
      1. 妻孥从饿死,敢爱黄金篆。——唐· 刘叉《饿咏》
      2. 轻骑而先,二十六日入泰州,未视篆,借郡中敢死士及部押使臣效用。—— 岳琦《金蛇粹编》
    5. 又如:篆文(篆体字);篆注(对篆字的注解);篆籀(篆文和籀文)
    6. 官职 [official position]
      1. 明官多缺,以经历署篆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》
    汉字词性变化
    • zhuàn

    〈动〉

    1. 特指用篆体字书写 [write with seal character]
      1. 太一装以宝,列仙篆其文。——唐· 韩愈· 孟郊《赠剑客李园联句》
    2. 又如:篆素(写篆书于素帛);篆额(用篆字书写碑额);篆书(写篆字)
    3. 雕刻 [carve]
      1. 爱美人之容貌兮,香培玉篆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    4. 引申为铭刻 [engrave on one's mind]
      1. 深情已篆中心,今已人禽异类,姻好何可复圆?——《聊斋志异》
      2. 才微往彦,遇倍昔时,仰戴恩荣,已增铭篆。——唐· 顾云《谢徐学士启》
    5. 又如:篆铭(铭刻,比喻牢记在心)
    《康熙字典》
    • 《未集上》《竹字部》 ·篆 ·康熙筆画:15 ·部外筆画:9
    • 《唐韻》《廣韻》持袞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柱兗切,����音瑑。《集韻》篆書也。《尚書·序疏》秦書有八體,一曰大篆,二曰小篆。及新莽居攝,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,時有六書,三曰篆書,卽小篆,下杜人程邈所作。五曰繆篆,所以摹印。《法書攷》大篆者,周史籀所作也。或曰柱下史始變古文,或同或異,謂之篆。篆者,傳也,傳其物理,施之無窮,《漢·藝文志》《史籀》十五篇是也。以史官製之,用之敎授,謂之史書,凡九千字。小篆者,秦相李斯所作也。增損大篆、籀文,謂之小篆,亦曰秦篆,天下行之。畫如鐵石,字若飛動,作楷隸之祖,爲不易之法。其銘題鐘鼎,及作符節,至今用焉。 又轂約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孤乗夏篆。《註》夏,赤也。夏篆,五采畫轂約也。又《考工記》鐘帶謂之篆。
    说文解字
    • 《卷五》《竹部》 ·篆
    • 引書也。从竹彖聲。持兖切
    English
    seal script; seal, official stamp

    2010-2024 900查询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