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胡的写法
拼音:
注音:
ㄏㄨˊ
偏旁部首:
部外笔画:
5
总笔画数:
9
五笔86/98:
DEG
仓颉:
JRB
郑码:
EDJQ
电码:
5170
笔顺编号:
122513511
四角号码:
47620
UNICODE:
80E1
区位码:
2690
基本字义介绍
  •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:~人。~服。~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~越(“胡”在北方;越在南方,喻疏远、隔绝)。
  •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:~椒。~瓜(黄瓜)。~琴。~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)。
  • 乱,无道理:~来。~闹。~吹。~言乱语。
  • 文言疑问词,为什么,何故:~不归?“~取禾三百廛兮?”
  •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:~须。
  •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:“狼跋其~。”
  • 巷、小街道称“胡同(tòng )”(用作巷名时,同读轻声不儿化)。
  • 姓。===汉英互译===
  • 各地方言集汇
    • 粤语:wu4
    • 客家话:[东莞腔]fu2[海陆丰腔]fu2[客英字典]fu2[台湾四县腔]fu2[梅县腔]fu2[沙头角腔]fu2[宝安腔]fu2[陆丰腔]fu3[客语拼音字汇]fu2
    详细解释

    〈名〉

    1. (形声。从肉,古声。本义:牛脖子下的垂肉)
    2.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[wattle]
      1. 胡,牛顄垂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徐锴曰:“牛颔下垂皮也。”
      2. 狼跋其胡。——《诗·豳风·狼跋》。传:“老狼有胡。”
      3.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。——《汉书·郊祀志上》。师古曰:“胡,谓颈下垂肉也。”
    3. 又如:胡髯朗(羊的别名。胡,颈下垂肉;髯,须);胡皱(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);胡袋(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,也称喉囊)
    4.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[st.resembling a wattle]。如:胡孑(刃旁有歧出曲钩的戈戟)
    5.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[Hu,non-Han nationalities living in the north and west of China in ancient times]
      1. 燕山胡骑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      2. 亡而入胡。——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      3. 将胡骏马。
      4. 胡人大入塞。
    6. 对西域诸国,汉、魏、晋、南北朝人皆称曰胡(包括印度、波斯、大秦等),唐人对印度则不称胡。如:胡沙(匈奴居住的沙漠地带;又指钱);胡地(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);胡夷(古代泛称西、北方的各族为胡,东方的民族为夷)
    7. 指胡人 [Hu people]。如:胡奴(为奴的胡人;对胡人的贱称);胡市(与胡人交易);胡言(胡人的语言)
    8. 古国名 [Hu state]。其地在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县西北
      1. 二月,楚灭 胡。——《左传》
    汉字词性变化

    〈代〉

    1. 怎样;何 [how]
      1. 胡,何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诂三》
      2. 弗虑胡获?弗为胡成?——《书·太甲下》
      3. 胡能有定?——《诗·邶风·日月》
    2. 又如:胡说(何说,怎么说);胡为(何故);胡为如此?
    3. 为什么;何 [why]
      1. 胡然而天也,胡然而帝也。——《诗·鄘风·君子偕老》
      2. 云胡不夷?——《诗·郑风·风雨》
      3. 胡取禾三百廛兮?——《诗·魏风·伐檀》
      4. 胡不已乎。——《墨子·公输》
      5. 胡不见我于王。
      6. 胡不汉先王之法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      7. 胡可得而法。
    4. 又如:胡为(何为;为什么);胡然(为何。表示疑问或反诘);胡宁(何乃;为何)
    5. 什么;何 [what]。如:胡底(到什么地步);胡颜(有何面目)

    〈形〉

    1. 黑 [black]
      1. 或谑张飞胡,或笑 邓艾吃。—— 李商隐《骄儿诗》
    2. 远;大 [far;great]。如:胡考(犹寿考。年纪大);胡老(胡者,元老);胡福(长远之福;大福)

    〈副〉任意乱来 [outrageously;recklessly]。如:胡画拉(瞎扯);胡柴(胡说);胡白(胡说);胡拿(胡闹);胡喷(胡说)

    鬍 hú〈名〉

    1. 胡须 [moustache,beard or whiskers]
      1. 有龙垂胡髯。——《风俗通·正失》
    2. 又如:胡髯(“胡”是“胡子”的通称;“髯”指两颊上的胡子);胡子;胡须
    1. 衚 hú
    2. 见“胡同”( hútong)“衚”
    3. 另见 hú
    《康熙字典》
    • 《未集下》《肉字部》 ·胡 ·康熙筆画:11 ·部外筆画:5
    • 《唐韻》戸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洪孤切,����音瑚。《說文》牛頷垂也。《正字通》喉也。頷肉下垂者曰胡。《詩·豳風》狼跋其胡。《傳》老狼有胡,進則躐其胡。《釋名》胡,互也。在咽下垂,能斂互物也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有龍垂胡䫇。《註》胡謂頸下垂肉也。 又《韻會》何也。《書·太甲》弗慮胡獲,弗爲胡成。 又《集韻》壽也。《詩·周頌》胡考之寧。《傳》胡,壽也。 又《正字通》鋒之曲而旁出者曰胡。戈頸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冶氏》戈胡三之,戟胡四之。《註》三之長六寸,四之長八寸。 又戟名《揚子·方言》凡戟而無刃,東齊秦晉之閒謂其大者曰鏝胡,其曲者謂之鉤釨鏝胡。 又《韻會》麤纓無文理者。亦曰曼胡。 又遐遠也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眉壽萬年,永受胡福。《註》胡,猶遐也,遠也。 又懸蠶簿橫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胡以懸㯂,關西謂之䌞。《註》䌞,懸蠶簿橫也。 又粉名。《釋名》胡粉,胡,餬也,和脂以塗面也。《抱朴子·論僊卷》愚人乃不信黃丹及胡粉乃化鉛所作。 又餅名。《釋名》胡餅,作之大漫沍也,亦言以胡麻著上也。 又胡蝶,蟲名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烏足之根爲蠐螬,其葉爲胡蝶。 又《史記·諡法》彌年壽考,保民耆艾,����曰胡。 又《正字通》菰米曰彫胡。《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》東蘠彫胡。《註》彫胡,菰米也。 又草名。《爾雅·釋草》繁由胡。《詩·周南·采采卷耳箋》卷耳,苓耳也。廣雅云:枲耳也。郭云:亦曰胡枲。《疏》卷耳,葉靑白色,似胡荽。 又鳥名。《禮·表記詩云維鵜在梁註》鵜,鵜胡。 又《正字通》盧胡,笑在喉閒聲。《孔叢子·抗志篇》盧胡,大笑。 又水名。《爾雅·釋水》胡蘇。《註》東莞縣今有胡蘇亭。 又丘名。《爾雅·釋丘》方丘,胡丘。《疏》丘形四方者名胡丘。 又禮器。與瑚同。《左傳·哀十一年》仲尼曰:胡簋之事,則嘗學之矣。《註》胡簋,禮器。夏曰胡。 又縣名。《書·禹貢·導菏澤傳》菏澤在胡陵。《疏》正義曰:地理志,山陽郡有胡陵縣。 又書名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胡非子三篇。《註》墨翟弟子。《又》封胡五篇。《註》黃帝臣。 又國名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妢胡之笴。《註》妢胡,胡子之國,在楚旁。 又姓。《左傳·襄二十五年》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。《註》胡公閼父之子滿也。又複姓。《八及歌》海內珍奇,胡母季皮。《註》侍御史太山奉高胡母班,字季皮。 又《集韻》洪孤切,音����。戈戟內柄處。 又胡故切,音護。頸也。《前漢·金日磾傳》日磾捽胡。晉灼讀。
    说文解字
    • 《卷四》《肉部》 ·胡
    • 牛����垂也。从肉古聲。戶孤切
    English
    recklessly, foolishly; wildly

    2010-2024 900查询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