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檄的写法
拼音:
注音:
ㄒㄧˊ
偏旁部首:
部外笔画:
13
总笔画数:
17
五笔86/98:
SRYT
仓颉:
DHSK
郑码:
FNSM
电码:
2907
笔顺编号:
12343251141533134
四角号码:
48940
UNICODE:
6A84
区位码:
4713
基本字义介绍
  •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:“此臣之所谓传~而千里定者也”。~文。羽~。~移(文体名,“檄文”与“移文”的合称。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;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)。
  • 英汉互译
    a call to arms
    各地方言集汇
    • 粤语:hat6
    • 客家话:[客英字典]git7[陆丰腔]git7[梅县腔]git7[宝安腔]hit7git7[客语拼音字汇]had5[海陆丰腔]git7[台湾四县腔]git7
    详细解释

    〈名〉

    1. (形声。本义:檄文)
    2. 同本义 [a call to arms in ancient times]
      1. 太祖得书,便命移檄。——《英烈传》
      2. 制府檄下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      3. 所有文檄,幕下儒生设意修词(“文檄”即檄文。古代用以征召、晓喻或声讨的文书)。——清·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      4. 奉檄守御。——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    3. 又如:传檄(传布檄文);羽檄(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)
    4. 泛指信函 [letter]
      1. 使君子年善?来檄可求。——王安石《寄丁中允》
    汉字词性变化

    〈动〉

    1. 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[announce]
      1.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      2. 檄其人士,于政治宗教,皆欲有所更革,顾终不成。——鲁迅《坟·摩罗诗力说》
    2. 又如:檄调(行檄调动);檄委(用檄文晓谕、托咐)
    《康熙字典》
    • 《辰集中》《木字部》 ·檄 ·康熙筆画:17 ·部外筆画:13
    • 《唐韻》胡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����狄切,����音薂。《說文》下尺書也。《顏師古曰》檄者,以木����爲書,長尺二寸,用徵召也。《前漢·申屠嘉傳》爲檄召通。 又有急,則加以雞羽揷之,示速疾也。《史記·漢高紀》以羽檄徵天下兵。 又《韻會》陳彼之惡,說此之德,曉諭百姓之書也。又曰:檄,皎也,明言此使令皎然而識也。漢《司馬相如·諭巴蜀檄》、魏《陳琳·討曹操檄》皆是。又《逸雅》檄,激也。下官所以激迎其上之書文也。 又長檄,印封長牒也。《後漢·安帝紀》民窮困道路,欲歸本郡,在所爲封長檄。又檄櫂直上。《爾雅·釋木》無枝爲檄。 又檄糴,疾貌。《嵆康·琴賦》懰檄糴以奔邀。 又《唐韻》胡敎切,音效。《郭璞·蜜蜂賦》誅戮峻于鈇鉞,招徵速乎羽檄。集不謀而同期,動不安而齊約。*考證:〔櫂直上也。〕 謹照爾雅註原文改檄櫂直上。
    说文解字
    • 《卷六》《木部》 ·檄
    • 二尺書。从木敫聲。胡狄切
    English
    call arms; urgency

    2010-2024 900查询 版权所有